时间:2020-02-27 00:00:00 来源:搜狐
武汉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一个多月来,张学友,刘德华、李荣浩、张学友、孙燕姿、邓紫棋等明星相继为抗疫写歌,致敬前线医务人员。
从武汉音乐人的《武汉伢》,李荣浩的《同根》,周杰伦、方文山、张学友的《等风雨经过》,刘德华的《我知道》,林俊杰、孙燕姿的《Stay With You》,再到华晨宇的《你要相信这不是最后一天》,邓紫棋的《平凡天使》,已经有不少触动人心的“抗疫歌曲”陆续出现。
李宇春作词作曲,拉上肖战给出了一首《岁岁平安》,张艺兴为武汉疫情创作《会好的》,《野狼Disco》的原唱宝石老舅也贡献了一首原创rap《征战》。有一线医务人员将自己写下的歌词交给音乐人蒋一侨演唱,歌曲《我想》的歌曲唱出了一个一线工作人员的简单梦想,也唱出了这场疫情中每一个国民对生活的甜蜜期望,而这个列表远远不限于此。
除去主流音乐圈这些有一定名气的歌手之外,各地“官方文艺工作者”和许多不知名的原创歌手,湖南的警官、交通行业工作者、南航空姐也纷纷加入了“用音乐鼓舞人心”的队列之中。
也有国外团队为武汉创作了《在路上》这首类似于《We Are The World》那种规格的合唱,参与创作的人包括索尼音乐、华纳音乐等行业巨头均率旗下艺人发来声援。还一首名为《心手相连》的歌曲在新西兰最大城市奥克兰民间传唱,这首歌曲由89岁的奥克兰著名音乐家莱昂尼•劳森女士谱曲创作。她是奥克兰少女合唱团的创始人,在了解到武汉的新冠肺炎疫情后,劳森希望通过音乐为武汉人民加油打气,向中国人民表达新西兰人民的友谊和支持。贾斯汀比伯也用自己的家乡方言为武汉抗疫唱出了祝福。
疫情当前,我们还该不该唱歌?
不过,网络也出现了另一种声音:“疫情当前,我们还该不该唱歌?”有人直言,“疫情当前不需要歌唱”。有网友撰写长文罗列了“疫情当前不想听歌”的几大原因:音乐无法治病;一线医护人员无暇听歌;疫情当前不上一线的人“没有资格”听这些为抗击疫情写的歌;关注疫情、追求真相比唱歌重要;过去唱歌是为筹款,现在大家已经直接捐款;应急写的歌不好听。这些原因得到了不少网友的支持。
每次一有上升到国家等级的灾难发生,争议从来少不了。无论是捐款还是捐物资,这些争议从汶川吵到了玉树,从非典又吵到了新冠病毒,都有些令人见怪不怪了。
但你若关注音乐,就会知道在大灾大难面前用音乐给人以力量并非鲜有。历史上,音乐数次在人类面临集体性困难时发挥过巨大作用。1985年2月底,迈克尔杰克逊与莱昂纳尔里奇为援助非洲创作出了传世经典《We Are The World》,这首歌曲最终募集到了6000万美元的善款,这在当年是一笔天文数字。
同年夏天史上最大规模慈善演唱会“拯救生命”(LIVE AID)在英国和美国同步举行。包括保罗麦卡特尼、皇后乐队、鲍勃迪伦、大卫鲍伊、麦当娜、U2等大牌明星集体献艺。全场观众近10万人,全球共计15亿观众收看,最终帮助埃塞俄比亚等国家挺过了当年罕见的灾情。
诚然,相比1985年的《we are the world》通过义卖单曲为非洲饥荒儿童筹款,如今面对疫情所创作的歌曲已基本不具备“实用”功能。但这是否意味着疫情当前就不该歌唱?
音乐人对社会大众的情怀和精神是华语音乐最宝贵的内核之一。1986年,罗大佑等一众歌手为效仿《We are the word》形式推出了影响数代人回忆的公益大合唱《明天会更好》;同样创作于1986年的《让世界充满爱》由100多名流行音乐歌手共同演唱,在这首歌曲录音完成之后不久,还专门举办了一场名为《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会;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洪水,当时创作的歌曲《为了谁》传唱至今,“你是谁”“为了谁”成了人们的灵魂拷问;2003年非典期间,陶喆、王力宏等当时的新一代歌手又齐心唱出了动人的《手牵手》。坚信苦难终将过去,我们一起相伴,这是属于华语音乐人和受众的共同信仰。
公众人物的影响力与传播度巨大,其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大众。公众人物的发声是一针能量剂,这些首歌就如雪中送炭,也许微不足道,可无法否认它星星点点的火热。
越是艰难时刻,越应该高声歌唱。有网友表示:“方舱医院都跳起了广场舞,为啥听一首歌成了错?难道整天悲伤低迷才是面对疫情的正确态度?”还有网友表示,关注疫情、追求真相与这些歌手创作演唱抗疫歌曲并不矛盾:“这些事情可以同时进行,有着广泛影响力的歌手演绎抗疫歌曲,本身就是号召公众持续关注疫情。”
“就算一线医护人员来不及听,但他们的家人能听到,这也是一种抚慰……”
音乐为什么能治愈人心?
音乐是由一系列乐音经过一定组合,从而形成具有旋律、节奏等特性的乐音组合。人类接收这到种信号,神经系统和大脑皮层对音乐产生的机械振动和信号刺激做出反应。由此,音乐对人体产生物理的、生理的、心理的三方面作用。
日常生活中,我们在感到压力和紧张的时候听一些轻快的音乐,就能感到轻松愉悦;心情烦躁和情绪低落的时候听一些抒情优美的音乐,心情随即得到明显改善;在劳累疲乏的时候听一些激昂振奋的音乐,立刻感到力量倍增……有的医护人员会在每天下午固定时段听旋律舒缓的音乐轻松,同时还感到头脑变得清晰。
那么为什么音乐能够如此强烈地影响人类的情绪和心理活动?为什么音乐具有的这种神奇的力量?
现代的科学技术发展,特别是诸如核磁共振技术(MRI),正电子断层扫描技术(PET)等脑映像技术以及神经生物化学研究的成果使得这个谜题得到解释。科学研究发现,人们在听音乐的时候,很多大脑的神经中枢都被激活,特别是海马区。它不仅主管记忆,也是一个重要情绪,尤其是温柔和依恋情绪的发生器。
海马是大脑中唯一的一个对紧张压力很敏感的器官,当人们处于痛苦、紧张、愤怒等消极情绪,以及噪音、刺激、不谐和的声音时,它的神经元会被伤害。而美好的音乐会明显地激发人们美好温柔的情感体验,因此很多人都会在与情人约会时播放美好的音乐以营造温柔浪漫的氛围。
大脑其他部位也参与了人们在聆听音乐时产生美好体验的过程。其原理是音乐会刺激这些大脑神经器官产生神经生物化学物质,例如多巴胺、5-羟色胺、内啡肽等。这些生化物质都会提高人们的欢欣感和愉悦感。
此外,从物理作用的角度来说,作为一种有规律的声波振动,音乐是具有物理能量的,可以影响人体本身的许多振动系统,如心脏跳动、肠胃蠕动。产生和谐共振后,会使身体和谐与舒适。
1944年,音乐治疗作为一门专门的研究应用学科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正式成立。目前已经确立了上百种临床疗法,并形成了众多的理论流派。上世纪70年代这一科学开始传入亚洲,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的综合医院大多设有专门的音乐治疗师,但在中国大陆还很少见。
当然,这里的音乐疗法已并非是单纯的“听”和“欣赏”,更多的是人与音乐的互动,强调一种参与感,主要包括“听、唱、演奏、创作、律动”等许多方面。
如果接受专业的医师治疗,方法比较系统全面而且复杂,针对不同病情需要对症下“乐”。但对普通人来说,如果以改善身体健康、保健养生为目的,“听”与“奏”就可以了。在等待度过疫情期间,我们主动去听一些优美的音乐,或学习演奏乐器,确实有助于情感宣泄、舒缓紧张。
本文整理:张狮驼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江映雪
特别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请核实广告和内容真实性,谨慎使用,本站和本人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