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聚焦卫生防疫:建议全面疏解大型医院人满为患局面

时间:2020-05-27 14:20:00 来源:北京晚报

导读:推动双向转诊和预约诊疗模式,全面疏解大型医院人满为患的局面;加强对社区医务人员运动知识的培训,让医生能给患者开出科学合理的运动治疗“处方”;将疫情防控期间催生的

推动双向转诊和预约诊疗模式,全面疏解大型医院人满为患的局面;加强对社区医务人员运动知识的培训,让医生能给患者开出科学合理的运动治疗“处方”;将疫情防控期间催生的小应用、小程序保留下来,以此推动智慧社区建设……围绕卫生防疫话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们提出了建议。

陈仲强委员

推动双向转诊和预约诊疗模式

医院作为本次疫情传播中的高风险环节,应该如何建立有效的疫情防控常态化模式?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院长陈仲强建议,应推动双向转诊和预约诊疗模式,全面疏解大型医院人满为患的局面,加强对急诊患者和住院患者的管理,加强医院的核酸检测能力,从而保证大医院的正常医疗秩序。

陈仲强说,在逐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同时,建立有效的新冠病毒传播防控常态化可持续模式,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医疗机构在前期疫情阻击与防控中,建立了一系列有效的模式和措施,但随着医疗服务逐渐恢复和就诊患者数量的迅速攀升,现有防控措施仍然存在隐患。门诊患者拥挤,急诊患者多、条件差,住院患者及陪住家属的管理是防控中的难点。

陈仲强建议,要强力推动双向转诊和预约诊疗模式,这既是医改的任务,更是疫情防控的需要。他建议有关部门对医院门诊量建立预警机制,对医疗服务进行总量控制;发挥医联体的功能,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作用,引导专家下沉;对医院内诊疗流程进行再造;加快互联网医院建设;改变医疗服务模式。通过多种综合措施,彻底转变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状态。

急诊室是院内感染控制的重要风险点。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陈仲强建议加强督导检查,重点强化管理,有效解决急诊室拥堵不堪的局面。此外,他还建议要加强住院管理,严格限制患者陪护人员,包括限制住院陪床、探视时间及人数限制、限制院外就餐、外卖送餐等;并明确界定在特定时期应纳入的核酸检测的人员范围。加强医院的病毒检测能力,提升新冠肺炎病例诊断和排查水平,为院内感染控制提供重要保障。

胡扬委员

基层医疗机构应开展“体医融合”

全国政协委员胡扬认为,医卫、全民健身的各种政策和措施及社会服务最终都要落实到社区,这就使基层医疗机构成为最适合开展“体医融合”的着力点。他建议,加强对社区医务人员有关运动知识的培训,医生在问诊时也应询问病人体力活动及运动的相关信息,对体力活动与预防治疗疾病的关系做详尽的分析论证,给每位病人开出一张科学合理的运动治疗“处方”。

胡扬说,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加设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专业相关岗位十分必要。制定运动处方的人应该是具备人体运动科学及运动训练知识的专业人员,要掌握人体的基本结构、功能、代谢特点及训练学原则,熟悉人体运动中功能和代谢的变化,熟悉合理运动带来的益处及运动存在的风险,熟悉运动处方理论与方法,完成运动负荷试验等相关测试,才能够准确地评价人体不同状态下的机能状况,科学地制定运动处方。

胡扬建议,政府应加大对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参与社区体育服务的支持力度,鼓励社区医疗机构参与社区体育建设。对社区医疗机构开展有偿体育服务(如体质测定、运动与医疗康复服务等)获得的收入制定税收优惠政策,以调动社区卫生机构参与社区体育服务的积极性。

胡扬还建议,鼓励医学院校与体育院校通过联合办学、联合培养的方式,设置具有“体医融合”特色的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能够扎实掌握体育学和医学两方面的知识,成为兼具医学和体育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罗瀛代表

沿用防疫应用程序推动智慧社区建设

“此次疫情防控让我们意识到筑牢社区、村居第一道防线的重要。”全国人大代表、延庆区副区长罗瀛建议,疫情防控期间因社区需求而催生的一些小应用、小程序应保留下来,并以此为基础推动智慧社区建设。

罗瀛表示,社区作为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次疫情防控当中,政府部门获取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筑牢社区、村居的第一道防线,这就需要构筑包括医疗卫生在内的完整社区生活圈,在布局上补齐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居民生活的基本需求,同时加强智慧社区建设。

“此次随着疫情防控的需求,诞生了很多小应用、小程序,在社区应急信息采集、分级分层管控、邻里互助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罗瀛建议,将这些小应用、小程序转化为常态化的智慧社区场景应用方案,形成长效机制。

具体操作上,罗瀛建议,用好“新基建”政策,引导支持基层政府以现实场景应用为基础开展智慧社区建设。充分利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对社区开展全时空、全要素监测,使我们可以更快地识别、预防风险。此外,规划和空间治理的重心要向社区下移,由以往重点关注老旧小区改造、社区设施提升等物质环境规划,转变为支撑社区网格化综合管理、居民自治的综合规划。不仅要构建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也要规划社团参与、家庭联动的共治共享服务系统。

智慧社区建设的另一个功能就是实现智慧养老。罗瀛建议,可围绕老人的生活起居、安全保障、保健康复、医疗卫生、学习分享、心理关爱等需求,构建远程监控、实时定位的信息监测、预警和自动响应的智慧服务和管理系统,满足老人自助式、个性化的交互需求,这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

特别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请核实广告和内容真实性,谨慎使用,本站和本人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